English

漆侠教授与河北大学宋史研究

2000-04-21 来源:光明日报 宋 轩 我有话说

漆侠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现任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宋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史学会理事、河北省社科联副主席、河北省历史学会会长等职。

1923年漆侠生于山东省巨野县的一个农家,青年时期先后求学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1948年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史学部,深受著名史学家邓广铭惠泽。1953年12月至今,一直在天津师大、河北大学从事史学教学与研究。漆侠教授辛勤耕耘于史学领域已近五十载,以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和史学造诣致力于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国农民战争史、宋辽夏金史、宋学等方面的研究,著述丰富,见解独到。从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他侧重于对中国农民战争史和历史人物的研究,先后出版了《隋末农民起义》、《唐太宗》、《王安石变法》、《秦汉农民战争史》等专著。《王安石变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依据大量的历史材料,深刻地分析了王安石变法的社会背景、变法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及其变法的性质和作用,首次廓清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面貌,凸现了王安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伟大改革家的形象。该书是漆侠的成名作,得到了国内外史学界的广泛赞誉。从1973年开始到1994年,漆侠在学术上侧重于中国古代断代经济史的研究,此期间他承担了198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古代经济史断代研究”的课题,先后出版了《宋代经济史》、《辽夏金经济史》(与乔幼梅合作)两部专著和《求实集》、《知困集》两部论文集。《宋代经济史》依据丰富的史料,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宋代农业生产、土地关系、手工业发展、国家专利制度、商业和城市经济、对外贸易、货币及经济思想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见解,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经济史断代研究填补空白的奠基性著作,中国经济史和宋史研究中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该书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赞誉,先后获原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首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二等奖,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辽夏金经济史》是我国第一部将辽、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经济发展史并列在一起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的力作,是将辽夏金三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作为我国北方一个独具特色的经济区域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拓荒之作,从而为辽夏金史特别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史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范例。该书先后获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校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历史学二等奖、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从1995年起至目前,漆侠将学术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宋学方面,承担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宋学的发展和演变》。对于宋学研究,漆侠见解独到,他认为,宋学在对古代儒学经典的探索中,形成与汉学迥然不同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学风,它摆脱了汉儒以来章句之学的束缚,以通经致用为目的,重实际、讲实用、务实效,以期实现“内圣外王之道”的最高理想,从而创造了义理之学。以往人们对思想史的研究,大都局限于对思想史自身发展的探索,很少联系社会政治、经济情况进行研究。但是如果忽视了对社会政治与经济情况两个方面的思考,思想史的研究就会失于偏颇,缺乏根基。

漆侠于1982年创立河北大学宋史研究室,1990年扩建为历史研究所,2000年组建为宋史研究中心。该机构1984年1月获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被河北省教委确定为重点学科,1994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中心下设宋代经济史、宋代政法史、辽夏金史、古籍与现代化研究等四个研究室,共有教授(研究员)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中心十分重视学术人才的培养,现有专职研究人员中已获博士学位者5人,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者3人,已形成了一支中青年力量突出、素质优良、人员精干、大有发展潜力的科研群体。1986年以来,中心共完成国家社科规划项目和国家教委社科项目4项,河北省社科项目2项,出版专著12部,合著8部,主编学术著作10部,参编学术著作8部,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学术成果获各级奖项30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一、二等奖19项。郭东旭教授的《宋代法制研究》“论述宋代法律及其变化背景之详尽系统和深入,为前所未见,有不少创新和突破,实为很见功力之作。”(《历史研究》1997年第4期)该书获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李华瑞教授的《宋代酒的生产和征榷》荣获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另一专著《宋夏关系史》获得学术界的广泛好评。王曾瑜先生在序言中认为“其搜采之富,篇幅之大,范围之广,研究之深,论析之详,为前所未见”。姜锡东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商业经济史、宋史的研究,颇有创获,被评定为河北省跨世纪优秀人才,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其专著《宋代商业信用研究》被王曾瑜先生誉为“一部别开生面的作品”,该书获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刘秋根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明清高利贷史、宋史的研究,专著《中国典当制度史》被学术界认为“基础扎实,起点较高,研究的深度、广度都超过前人,因而具有较高学术价值。”该书获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专著类二等奖。高聪明副教授《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王善军的《宋代宗族和宗族制度研究》、高树林教授的《元代赋役制度研究》等专著也都是填补空白之作。此外,王菱菱、高纪春等人致力于宋代矿冶业研究、南宋政治史研究和对史料的考订工作,发表的成果均处于学科前沿,受到学术界好评。中心不仅以宋辽夏金史为主要研究方向,还在中国改革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漆侠、姜锡东主编的《中国改革通史》(十卷本)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在人才培养方面,漆侠教授于1981年受教育部委托在河北大学举办“宋辽金史师资培训班”,为兄弟院校培养了一批人才。宋史研究中心十分重视对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把提高理论水平与传授知识并重,把培养科研能力与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并举,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善、独具特色的教书育人方法。1989年,漆侠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治史、执教、育人”的教学成果,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国家级特等奖。目前,宋史研究中心已招收博士生20名,硕士生40名,其中毕业并获博士学位者13名,获硕士学位者32名。毕业生遍布于全国,多数已成为教学与科研骨干,有10名晋升为教授,二名被确定为学术带头人和跨世纪人才,13名晋升为副教授。

中心注重资料建设,采用现代化手段整理古籍。自1989年开始,与本校计算机学院汉字处理研究室合作开发了《宋代文献资料微机检索系统》,采用自己研制的“汉字识别系统D—OCR”进行录入,现已完成了《续资治通鉴长编》(520卷,720万字)、《夷坚志》以及数十种宋人笔记小说的录入工作。《续资治通鉴长编》微机检索系统通过了河北省教委的鉴定,得到海内外专家的很高评价。该成果1995年在河北省第六届发明展览会上获金奖,同年在中国古籍整理现代化手段国际研讨会上,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和重视,现已转让出口到法国、美国、日本等国,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便利的史料信息检索、查询服务。中心花巨资购置了《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影印本)一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一部,陆续购置了《四部丛刊初、续、三编》、《丛书集成初续编》、《古今图书集成》、《中国野史集成》、《大藏经》、《道藏》、《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四明丛书》、《知不足斋丛书》等研究宋辽金史所需文献资料基本齐备。

中心还积极拓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已与美、法、日、韩、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建立了互访关系。中心曾于1987年举办了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1991年成功地主办了“国际宋史研讨会”。今年8月1日,还将在河北大学举办“国际宋史研究会暨中国宋史研究会第九届年会”。中国宋史研究会秘书处设在中心,中心研究人员负责编辑《宋史研究通讯》,为国内外宋史学界提供最新的研究动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